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人民日报》刊文报道我院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5/9/23  浏览次数:3048 次  来源: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四院  作者:

 9月1出版的《人民日报》19版头条,刊登了一篇由《中国航天报》记者黄希采访我院7416厂青年撰写的文章《穿行在生命禁区的航天人》。文章生动地报道了院7416厂特种新型原材料制备团队从容穿行在生命禁区的奋斗事迹。这个团队用稳妥的操作、娴熟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创造了最美的青春篇章。(院团委)



穿行在生命禁区的航天人

   7高能物料,摆在桌上不仔细看根本难以辨别。哪能想到,这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的化学材料,如果爆炸,威力等同于一个手榴弹。由于工作缘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416厂特种新型原材料制备团队需要长期与危险化工品打交道,他们用稳妥的操作、娴熟的技术、专业的知识,从容穿行在生命禁区,用性能稳定的化工特种燃料,助推某重点型号发动机一次次成功点火。

   直面血与火的考验

    盛夏的西安,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7416厂制备组高能生产线工人李波撑着雨伞在雨幕中穿行。他像往常一样于上午8点准点签到,随后仔细研读工作流程,换上工装,进入整洁的操作间……每天,李波和他的同事都要重复相同的操作。虽然这份工作已经干了18年之久,但李波都以刚工作时的认真劲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就连换工装这样的操作都一丝不苟。在别人看来这份枯燥、单一的工作,却让这位年轻人于无声处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

    时光追溯到18年前。一次普通的职业选择,让李波站到了航天最危险的岗位前沿。

    1996年,在我国杀手锏武器的研制过程中,高能特种原材料的合成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在7416厂开始了国内首次建线生产。然而,这种摩擦感度、冲击感度等指标都极高的高危化学品在当时让很多人谈之色变,更不要说去从事它的生产!那一年,刚刚走出校门年仅18岁的李波却主动报名,成为了首批黏合剂制备工。

    当时李波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18年。尽管每天工作内容枯燥雷同,但有心人的他却善于总结,很快成为操作骨干,两年后,他担任黏合剂制备组组长。由于是国内首条生产线,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李波便和组员边学习摸索边生产研制,先后提出并实施近百项技术改进建议。

    然而,经验尚浅的他们还是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考验2001923日,生产线突然发生爆炸,面对事故现场的一片废墟,七尺男儿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他明白了,与危险品打交道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危险随时会降临,只有心中牢记安全,熟悉预案,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稳妥可靠的操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目前,制备团队共有34人。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队伍,“80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生活中,他们紧跟时尚潮流,注重生活品质;而在工作中,他们所有的个性都隐藏着航天蓝的工装中,不苟言笑,小心操作,甚至是战战兢兢,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摒弃杂念,紧绷安全弦

    对于高能生产线而言,安全质量同等重要。选择了高危岗位,意外在所难免。可是当遇到意外时,如何迅速化解危机,这对个人心智和专业素养都是极大的考验。

    2007年底,正在生产中的某条生产线因设备故障发生高危原材料泄漏,数公斤的高危原材料一旦受到摩擦、撞击,极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猛于虎的危化品处于危险状态,当时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现场的操作工们迅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事故预案,投入到现场抢险的工作中去。由于危险原材料有极大的麻醉性,尽管带有劳保护具,但是大家只能两人一组每次操作5分钟进行轮换。

    “不能待太久,否则就像出现醉酒的现象,个人意识处于麻醉的状态。5分钟之后,操作工就要在新鲜空气充盈的场地大口换气。李波说,那次抢险从下午5点持续到晚上11点,直到危险警报解除。

    虽然工作时很多时候不直接接触危险品,但这份工作隐匿的高风险也让班组里很多人不敢对家人透露工作性质。今年40岁的李亚洲,从事这份工作已经18年了。每天过他手的危化品多达10公斤,家里人至今不知道具体工作内容,只知道工作有点儿危险

    18年的工作经历中,李亚洲每天都紧绷着安全这根弦。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在工作中,就一定会摒弃杂念。因为对工作不能做到足够了解,所以会有惧怕,这是正常反应。通过这些年的安全生产运行状况,我有信心能够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储备知识,磨炼心性

    20139月,25岁的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宋颖顺利毕业,来到了7416厂,经过几轮实习,当车间主任征求她的岗位意见时,她毫不犹豫地回道:去高能生产线,做一名工艺员。

    性格耿直的她坦言喜欢挑战。但很快,她就体验到了这个火热岗位独特之处。和她一同进厂的同学,一般见习1个月就能独立操作,而她硬是接受了实打实的4个月的岗位培训、通过一系列严格考核后才能独立上岗操作。

    “考核中,除了理论考试、事故预案和生产实践外,还让我们以现场画图的形式来强化我们对操作的认知。这场考试细到所有生产线的阀门、管道都要一一标注清晰,不能有误。回忆起岗位资格考试,被誉为学霸的宋颖依然历历在目。之所以培训严、考试难,原因只有一个:她从事的工作是高危岗位。

    虽然工作才两年,但是宋颖已经经历过危险情况下的考验。有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紧急停电。他们日常工作所接触的危险品顿时处于失控状态。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炸药,掉在地上就能引发爆炸。宋颖和同事们戴着厚重的劳保护具,小心翼翼操作着,不敢有半点差池。两个小时的紧急抢险,让失控局面转危为安,宋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宋颖有超乎她年龄的成熟。她说,从事危险品工作,只要按章办事、小心谨慎、辅以专业知识,就不会出问题。每一次去生产现场工作,她和同事们都要花10多分钟穿戴那些厚重的劳保护具。此刻,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闪过那些操作细则,心中从未有过紧张与忐忑。

    在这样伴随危险与挑战的岗位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脾气秉性都是极大的磨炼。在这个34人的团队里,大家各司其职。在完成好工作的同时,大家也建立了牢固的战斗友谊。无论是生产线建设还是工艺攻关,他们确保每一个细节安全可靠,使生产线时刻在掌控中运行。至今,他们负责的高能生产线已实现了14年安全生产。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92岁老兵高维忠回忆战争年代往事
[下一篇]: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摄制组走进四院